查看: 2973|回复: 0

2012.03.22东营网报道麦田计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2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麦田秘书处 于 2012-3-22 19:20 编辑

“麦田计划”东营团队:爱心助学的“守望者”

在公益助学这条路上,他们已经携手走过七年,在品尝过爱心事业的酸甜苦辣之后,他们的脚步正变得越发踏实、坚定。如果非要为这支团队作一个注脚,那么可以说,他们是一群怀着希望在麦田里耕耘的人,是一群行走在深夜里、风雨中、山路上,不求回报地呵护着这片土地的“心灵守望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麦客”。

  校园里诞生的爱心团队

  “麦田计划”成立于2005年6月,因为被大山里那些渴望读书的孩子所感动,一名普通的志愿者莫凡在国内发起成立了这个民间助学组织。它致力于改善中国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环境,包括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提供读书资助、兴建校舍等项目。

  2005年11月,“麦田计划”的创始人莫凡受石油大学之邀,来东营作了一场题为《麦客旅途》的讲座。正是这场讲座,在石大老师和同学们的心中撒下了爱心助学的种子,之后,“麦田计划”山东分社成立了,这是东营团队的雏形。

  七年的时间里,东营团队迎来的流动志愿者已无从计数,其中意向志愿者(填过登记表的志愿者)100多人、每年参加活动10次以上的认证志愿者20多人,他们的足迹遍布东营三县两区、临沂费县、沂水,累计资助孩子300多人,所捐物资远达云南、贵州、青海、西藏……

  难忘捐资路:“多想叫您一声妈妈……”

  在麦友们捐助的孩子中,有一名来自沂水的女孩小萍(化名)。小萍的母亲在她7个月时离家出走,父亲靠放羊为生,多年贫困、缺乏母爱的生活给她带来了很大的性格缺陷。2006年,当麦友第一次去小萍家走访时,这个女孩总躲在人的背后看人,眼神充满胆怯和敌意。她把志愿者带给她的火腿死死攥在手中,连父亲、婶婶给她保管一会儿都不行。麦友们决定捐助这个孩子。

  她们试着以写信的方式和小萍交流。一次次的通信使她们变得无话不谈,情如至亲。等到2008年她们见面,小萍已经变成一个礼貌、大方的姑娘。想到小萍从没拍过照片,一位志愿者把小萍揽在怀里,和她拍了一张合影。之后小萍来信说,“阿姨抱着我给我照相的时候,我又感动又想流泪,我多想用甜甜的语言叫一声亲爱的妈妈,谢谢妈妈,可我怕你生气和不同意,只好叫阿姨……”

  志愿者说她们读到这里,既感动又心酸。“她坐在你腿上,想叫你一声妈妈,可是不敢……对我们来说好像理所应当的事,对她来说却是一种奢望。其实麦田的每个孩子都跟小萍一样,是享受阳光比较少的角落里的孩子。”志愿者帮助这些孩子,从最初的好奇、初尝奉献的快乐,慢慢变成一种责任。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他们不主张捐赠中出现大喜大悲的戏剧化场面,不向资助者夸张孩子的真实情况,不现场给钱,不刻意摆拍,志愿者的“给”和孩子的“受”都力求自然,以免给孩子带来伤害。

  麦友安娜说,“我们也许觉得是我们帮助了孩子,其实是孩子帮助了我们,他们让我们的心灵更纯净、更善良。谢谢孩子们给了我们表达爱的机会。”

  这种真实、亲力亲为、细水长流的捐助模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其中。

  2012年3月15日,“麦田计划”东营团队走进东营区科达小学,在一二年级的孩子们中间开展了图片展览,以期在孩子们心中撒下公益的种子。 展览开始前,一位志愿者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人在沙滩上玩,看到退潮的时候有好多小鱼搁浅在沙滩上,她就捡起小鱼,一条条往海里扔。很多路过的人都觉得她的举动好笑,“这么多的鱼不可能捡完的,你捡一两条回去有什么用?”她回答说,“但对这一条鱼来说是有用的啊……”

  这位志愿者告诉记者,“山里的孩子们就像这一条条小鱼,而麦友们就是那捡鱼的人,心怀希望耕种心田,但求耕耘,不问收获。”




新闻来源:东营网
原文链接:http://view.dongyingnews.cn/system/2012/03/22/010276006.shtml(东营视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5-1-18 16:08 , Processed in 0.0660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