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求睡眠团队发展建议的通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5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可以建立就近支援制度,由附近的团队建立相互联系,如果有像跟班这样的热心人,去附近团队走走聊聊,总部给予一定的支持,既节约资金,也可以活跃团队。
麦田的宗旨是快乐麦田,让麦田动起来。
发表于 2014-7-15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跟班 于 2014-7-15 23:15 编辑

被点名的上线说话。。

    首先是睡眠团队的定义,需要明确。。

    如果睡眠一词不够正面,可以说一年或半年少于几次,就是活动组。。

    换句话讲,就是放弃团队分社终身制,改为半年一年活动评价制。。

    随着评价在变化,团队可以做的,可以申请的,可以评优的,都可以变化。。

    这是一段,大家先说这个。。怎么办,等这个大致过去,再扯吧,呵呵。。

    最后,听菩提说了这件事,严重支持决策团队,如此清醒有力的举措,呵呵。。
发表于 2014-7-15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跟班 于 2014-7-15 23:13 编辑

扯一段电视剧台词。。

     面对敌人,团长说。。拼了,打剩下一个连,我当连长。。打剩下一个排,我当排长,呵呵。。

    这里说的是,我们要根据变化,实施帮助或建议的跟进。。

    另一个问题是,越努力人越少,这个长,也该变成三头联络制度,财务人事联络人,三头对接总社,确保团队不断香火。。

    三头联络维持不了,需要下一步。。
发表于 2014-7-16 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秋月


    认同,实际。这样好操作,缺点是需预防较强的团队对麦田认识不足,被带领的团队跑偏线路越来越远。
发表于 2014-7-16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被扶持的对象也要学会自己去认识麦田。不要太过于依赖。支持就近团队支援。这样很方便
发表于 2014-7-16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同意决策团队在建议 2中提到团队按照开展活动和服务时间,选出前10名,直接对接后10名的睡眠团队,就像 ...
小井 发表于 2014-7-15 18:18


例如部分是打比方,要类似于这样,明确的表达建议的回复,并不是决策团队建议呢
发表于 2014-7-16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呃  徐州不是睡眠团队  虽然我们还没有成立团队  但是我们一直很努力地希望为麦田尽一份力
徐州从3月底开 ...
茈夏 发表于 2014-7-15 18:07


亲,不要担心呀,这只是打比方,告诉提建议的人要类似于这样,明确的表达内容,才能做为建议的回复
发表于 2014-7-16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其实我倒觉得有时候不妨换个思路,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未尝不是出路……且看如何衡量取舍……
nigiel 发表于 2014-7-15 21:43



    每当这个时候,都会看到妮子的身影,可见对麦田用情至深。
突然想起老朱写过一个如何建立新团队,不妨再来说说,如何唤醒睡眠团队的高见哦。
发表于 2014-7-16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4-7-16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孟 于 2014-7-16 10:09 编辑

看了两遍大概知道意思,但窃以为提问方式让人无从下手。
“发展建议”和“对待办法”我直接理解为是同一个问题,即都是希望大家提出如何唤醒所谓睡眠团队建议的意思。所以如果要按这格式来阐述,就像突然切入果而没有因一样。能否改成“发展(发现、暴露……)问题”+“对待(解决、唤醒、改进……)办法”?-----这个对待既有团队内部的对待办法,也有团队之间总部与地方之间的办法。
那么就应该是这样的逻辑:
怎样的团队算是睡眠团队?(这个问题貌似跟班在上面跟帖提及过,量化的标注)-----团队为什么会睡眠?---如何解决导致团队睡眠的问题(包括,如果唤不醒该如何处置)?
基于以上个见,我就提一些个见吧。

不同团队打瞌睡的原因不同,但最大也最直接原因很可能是没足够人力(刚发起的团队都没几个人)-----进而无法展开活动----进而又宣传乏力吸引不了新成员加入---进而又继续压抑着团队的壮大(打击那几个苦苦支撑的老麦积极性及其精力有限等等)。
这是一个怪圈。而且,还可能因为如此之后,兄弟团队及总部项目部等方面在对接及放行项目时,也会考虑到该团队的活跃度及执行力等等而犹豫甚至否决----这就是一种雪上加霜:本来哥几个愿意以一当十来扛下创业初期的艰苦,通过活动项目用事实说话来扩大宣传,却因为没人没物而无法施展。
这感觉就像银行放贷款的怪圈:有实力的所谓优质企业容易拿到贷款,家底薄濒临破产的真正急需输血的小企业却只能等死或剑走偏锋……

当然,除了这个最大原因,也跟队伍拉起来后团队无法形成合力继续发展的原因因为有些热心伙伴适合单打独斗一旦让他组建团队却迟迟打不开局面甚至一团糟。这个是团队内部问题,具体到每个团队如何,只能”因地制宜“了因为不同地区的团队情况不同,有的地方不缺人只缺钱和物资有些地方的不缺这些只缺人等等。

我认为的对待办法:
把支持和扶持新(睡眠)团队放到实处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上,具体做法可以尽可能的细致。
首先,对新团队管理小组成员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他们真的有热情,甚至说难听点哪怕有些人就是三分钟热度,但只要利用好他们的这一股一鼓作气去破冰即可,也许实战的锻炼反而可以让他们更好的成长。
再次,混论坛的人容易注意到置顶贴热门贴推荐贴及互相顶熟人的贴等等,为了鼓励,可以把新团队(睡眠团队)的帖子做一定的关注,引导大家适度关注而不是反复就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团队及个人的帖子大热。
最后,有关项目可以申请及成熟团队寻找对接之类时,总部可以从中协调让资源更多的倾向睡眠团队(如果倾斜之后其实在是付不起的阿斗再另行处理,但至少可以给一些机会他们先试试)而不是让熟悉的团队(之间)互相消化进而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因为总部的本意应该是不想让麦田大家庭里出现马太效应。

以上浅见,权当抛砖引玉。
大家继续头脑风暴
发表于 2014-7-16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孟好用心!!
发表于 2014-7-16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有对接团队和海达团长的指导和支持,长沙分社一定会有另一个新的开始,期待中.....
发表于 2014-7-16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团队对接人对所对接的团队不用心怎么办?
发表于 2014-7-16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而言,睡眠比空白点还棘手。。

    空白点是没人人少或不会。。

    睡眠却多是会,会做也会吵架,有过小伙伴,散了。。各种原因。。

    因此,明确睡眠定义之后,先活动组化。。就没了团队的组织形式了。。

    这样,从头来,不纠缠,比较容易。。
发表于 2014-7-16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团队睡觉,志愿者不见得都失联。。

    很多还在部门,有的还活跃在分社群。。

    对接总社麦友要有一个分析报告,这是个比较繁琐的活。。

    总要分析原因,并了解现有人员,是不是有想法再崛起,还是就这样,我持续联络总社就好。。

    之后才是怎么办的讨论。。

    想干不会干,大家帮忙。。

    不想干,占个位置,取缔了,给新麦友腾位置。。

    矛盾,坐下来说,说完干的留下,继续。。

    就这些吧。。。
发表于 2014-7-16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对接团队好象有点不妥呢?
评选前10和后10这个也不妥。活动的多少与团队所处的地区是有关系的,有的地区相对山区贫困县多,特别是后来很多贫困地区都建立了自己的团队,哪些相对富裕的地区活动空间就受到限制。

建议:
是不是团队(分社)与团队(分社)之间自愿互动好?而且最好是按地区对接,资源共享。
发表于 2014-7-16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也算不算睡眠团队呢?
我觉得我们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志愿者太少,学生有兴趣有激情,但是社会资源少,社会图片展才举行了一次。我们几个热心的老麦友都没在市里面。问题怎么解决?谁愿意指导一下,代表南阳先谢谢了!
发表于 2014-7-16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团队对接人对所对接的团队不用心怎么办?
寸心 发表于 2014-7-16 16:46



这个,我认为可以在论坛发帖投诉。
发表于 2014-7-16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被扶持的对象也要学会自己去认识麦田。不要太过于依赖。支持就近团队支援。这样很方便
爱若水 发表于 2014-7-16 06:36



   这个跟秋月的思路相似,就近支援的优点是操作上可行性大因为省了物流费及方便各种互动联动及交流;缺点是,就近团队意味着都是一个地区(相近)的,各自的客观情况就都差不多,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要么资源重复(都是发达地区时),要么各自都力不从心(都是山区团队时)。
发表于 2014-7-16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可以建立就近支援制度,由附近的团队建立相互联系,如果有像跟班这样的热心人,去附近团队走走聊聊, ...
秋月 发表于 2014-7-15 22:25


这个有利有弊,我的详细回复在39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1-30 18:54 , Processed in 0.06823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