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13|回复: 5

我身边的公能人物(系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身边的公能人物——拾穗者召集人释溢

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现任召集人释溢是笔者多年的朋友,在笔者看来,他就是一位“允公允能”的公益人士,德、能、识、群、功兼长,符合义工公能人物评选的标准。
先言德、能、识。作为团队的召集人,释溢当然比一般成员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他把大半的业余时间投入团队的工作,付出很多,可谓任劳任怨。在专业能力上,他较为擅长的是摄影,也能写作学术性的文章。此外他还有良好的社交、组织、协调能力。他也有较好的创新能力,上任以来在多个项目上都有开创性的尝试。作为公益领袖,他对公益事业的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有自己较为系统的公益理念,明白一个草根团队如何扬长避短、健康发展。
至于功,拾穗者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文化义工团队,为襄阳和汉江流域文物保护、历史文化研究、非遗传承等做出了突出贡献,有目共睹,这其中释溢的组织领导之功当然不可埋没。
释溢最为突出的在群这一方面。因为他谦逊、和善、大度、慷慨,善于倾听,善于吸收各方意见,所以他很能团结人,团队内部气氛很和谐。襄阳只是一个中等城市,但拾穗者和释溢有较为开阔的视野,和全国和各地兄弟团队、专家学者、学术机构交流不断,很早就有过国际交流。释溢不仅团结文保界的朋友,还积极和慈善、环保、教育等领域的义工交流并开展合作。
做公益很辛苦,也有很多烦心事情,但释溢心态一直是乐观的,笔者从没见过他愁眉苦脸。在我们朋友圈里无论男女都喜欢跟他聊天,因为他特别有幽默感,有谁提到件烦心事,经常被他几句话一说就轻松地化解了,一席人哈哈大笑。他的幽默不是插科打诨,好玩又诚恳、实在,经常给人思维的启发。笔者以为,他这种性格特别适合一个民间公益带头人。
释溢有一席话让笔者特有启发。有次我们喝酒,他说为什么大家选我当拾穗者的召集人呢?因为我们团队很多精英,专业上我什么都会点什么都不精,对谁都没有威胁,所以选我。他这话幽默中蕴含着哲理,体现了他对团队成员的自豪,也显示他深得为人之道和领袖之道,他很明白作为召集人的角色和职责。的确,他的专业能力并不特别突出,但他有亲和力,善于组织协调,能把握大局,让团队的力量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他这个角色对团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他貌似自谦,实则自信。就管理学而言,领袖的个人能力未必需要太强,甚至有时不能太强,但他必须能团结人,有把握大局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让不同成员能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团队的群体能力。现代公益运作必须靠团队,怎么样处理个人和团队的关系,相信释溢的智慧能给公益同仁不小的启示。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身边的公能人物——文保志愿者Z先生

Z先生是某北方城市L市的地方文史学者,也是国内有影响力的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Z先生和笔者交往好多年了,在笔者看来,无论是作为学者,还是作为社会义工,他都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典范。他非常热心,支持过很多地方文保朋友的工作,包括我省武汉和襄阳,但他做人极为低调,一般都在幕后,功成不居。本文写成后交他本人审阅,他叮嘱不要上网,所以他的名字和相关信息这里都隐去。

公能人物特别强调“能”,Z先生早年毕业于某名牌大学,受过良好的学术训练,如今也是当地文史名家,他的专业能力是不用说了。他的执行能力也很强,其团队人数不多,但是成就斐然。团队关于保护L市历史建筑的建议,多次受到国家文物局和市领导的关注。许多文保志愿者到了L市,都会感叹当地的历史建筑保护比自己家乡做得好。这背后有着Z先生团队的巨大贡献。他编纂了一种文史杂志,目前已经出版100多期,作为内部交流资料免费赠送,所有编辑、印刷、赠送等工作都主要由他完成。他还召开了近20次地方文化专题学术会议。前年他又主持重建了一个清代的书院,定期举办讲座和研讨活动。

地方文史研究一向不受高校重视,L市的主要大学也不例外。Z先生并非L市土著,但他专注于当地地方文化的研究,做出了开风气之先的重要贡献。笔者觉得关注地方性研究特别符合公能精神,因为“公能校训”讲“允公”,“允公”之“公”,包含有小到班级、团队大到城市、国家、世界的不同层次,身在某地,当然应该研究某地,服务某地。

Z先生完全有资格被列入学术精英之林,但他在民间做事,特别注意保持草根底色。他非常注重田野调查,在调查方法上有很多心得和创新。将来他可能会出专著总结。他不仅频繁和专家、学者交往,也很注意和草根文化爱好者接触,向他们传授研究方法,鼓励他们练笔投稿。他编印的那种杂志,发表了大量非科班出身作者的文章,可以说培养了一批草根研究人才。

Z先生个人能力突出,但他更看重的是团队能力建设。他作风民主,有责任主动担当,注意提携新人。在外部关系处理上,他理性温和,善于与各方合作,和政府部门保持了较好的互动关系,在民间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近两年Z先生的一件大事是运作那家书院。书院得到了企业家的资金支持,而这位企业此前已经观察他多年时间。可见“允公”才能“允能”,带动社会参与,吸纳公众之能。也可见“允能”才能“允公”,没有良好的专业能力、执行能力和团队能力,恐怕人家捐钱给他也不会觉得物有所值。在笔者看来,Z先生是公能精神在公益界的突出代表,同时他的成功也是对公能思想的极好诠释。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身边的公能人物——汉中老义工张俊杰

张俊杰老先生是位教育学者,现年71岁。他2004年从江苏退休,次年回到老家汉中南郑县创立了汉中科教扶贫服务社,至今志愿者发展到数十人,在农家书屋、助学、助贫、地方文史研究等公益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张老在德、能、识、群、功五方面都很值得钦佩,是一位“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老义工。

张老关心民生,在公益活动中身先士卒,不辞劳苦。笔者和他交往多年,亲眼目睹了很多事例。他在镇上创立了爱心超市,外地义工朋友捐赠衣物,他以七旬高龄扛包裹上下楼,常累得满头大汗。09年夏,有一位受助学生家住偏远山区,他和老同学骑自行车来回两天进山探访。象张老这样的前辈学者,许多人满足于“君子动口”式的学院研究,愿意在公益一线亲力亲为的是不多见的。

能力方面,张老特别突出的是他的学术能力。张老研究教育数十年,近年在公益理念研究上也有新的建树。他提出的“东西连手,城乡互助”的乡村公益发展思路,高瞻远瞩,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他关于结对助学原则的论述,被许多兄弟义工团队转载、采纳。他在公益实践中也有不少创新,农家书屋建设、乡镇爱心超市建设等在陕西均可谓开风气之先。他还特别关注地方文史研究,09年他率先倡导纪念中国石油师,近两年他又在积极倡导对民国西北开发第一人安汉的研究,都取得了不小的影响。

张老在“群”方面也很突出。他在公益实践中团结了大量的朋友,前后支持过扶贫社公益活动的朋友来自全国十几个省份。在汉中本地,扶贫社和兄弟义工团队及慈善协会、学校、宗教团体等也都保持了良好的交流协作关系。

“允公允能”有一个意思就是必须带动公众参与,要善用公众之能。要善用公之能,德、能、识、群的素养缺一不可。张老在带动公益的社会参与方面的经验特别值得一说。他的公益之路并不平坦,其间经历了多次波折。他本来做半工半读教育研究,成果丰硕,退休前曾返乡办学失败,因为那时内地办半工半读学校条件尚不成熟。为此他退而求其次,退休以后重返南郑,他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科教扶贫上,主要做法是开办农家书屋,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书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来也获得推广,但因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到书屋看书的人不多,农业技术培训开展也困难重重。后来他认识到开展慈善捐助社会认可度高,参与人数较多,就广泛地开展助学、助贫等慈善活动,方才逐渐打开局面。公益项目曲高和寡,必然少有人能参与,也就不能“立群”。张老从地方实际出发,提出“物质救助和智力扶持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从物质救助入手逐渐过渡,到后来就业培训、地方文化研究宣传等有“智力扶持”性质的项目也终于能逐渐开展。相信他这些经验能给有志乡村建设的行动者不少启示。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身边的公能人物——襄阳义工草草

草草是襄阳义工群(襄阳草草义工协会)的创始人。在笔者看来,草草作为义工带头人素养比较全面,称她为“公能人物”当之无愧。

所谓公能人物,评选标准包括德、能、识、群、功五个方面。襄阳义工成绩显著,在湖北省内享有盛誉,襄阳义工的成就当然和草草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她的“功”在此不必细说。

笔者和草草打交道多年,感觉她谦逊、包容,待人诚恳,办事也很踏实。她涵养良好,非常有亲和力,很善于与人沟通。有件事笔者印象很深,去年宜城市一位孕妇因家庭矛盾离家出走,在襄阳街头生产,不愿接受社会救助,草草和义工朋友跟她耐心沟通,终于把她劝回家了,家人非常感谢。

草草有良好的办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襄阳义工论坛上有一篇帖子《我的义工初体验》,作者说草草“组织能力超强,轻轻松松就把事情办好了”。笔者对襄阳义工的活动有一定了解,说轻轻松松肯定有夸张,但她的办事能力、组织能力于此帖可见一斑。

草草对公益理念有着深刻的认识。她非常重视团队的文化建设,组织礼仪培训、读书会,还准备开办义工自己的图书室。襄阳义工的工作领域相当多元,除了常规性的助学、敬老等项目之外,还有助教、口述史记录、国学教育等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可以说襄阳义工的转型走在了同类义工团队的前列。

所谓“群”,包括团队内部建设,也包括外部关系处理。如以上那位义工所说,草草“说话办事干净利索又不失风趣”,“在义工群中很有威信”,朋友们也都愿意跟她打交道。在团队管理上,草草很注意提携新人,将重要工作交给年轻骨干去做,并不大包大揽。在她的带领下,襄阳义工非常重视提升专业能力,经常性地开展义工培训,现在他们得到政府购买服务的机会越来越多,显示政府对他们专业能力的高度肯定。襄阳义工也非常重视外联,结交了众多朋友,和文化、教育、环保等领域的义工团队多有交流合作。其他团队的事情,他们当自己的事情做,襄阳义工的事情,当然兄弟团队也会积极帮忙。笔者记得2013年麦田计划在襄阳召开年会,襄阳分社人手有限,襄阳义工不分里外,为筹备会议做了大量的工作。襄阳义工还非常注重引进人才,如爱之翼山区助教项目,就有襄阳的画家、音乐家等参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襄阳义工很注重义工群体形象的打造。长期以来,义工摆脱不了苦大仇深的道德模范形象,这种形象流弊很多,可能让公众对义工敬而远之。襄阳义工的形象不是这样的,他们组织活动气氛轻松、活泼,有些活动文化味道很浓。笔者看过他们年会的晚会视频,义工表演的节目有的达到专业水准。形象有一部分是着装,襄阳义工的马甲设计淡雅大方,朴素而不失庄重。草草喜欢穿旗袍,她和部分义工组织参与旗袍沙龙,反响良好。这种形象和一般人们心中的义工反差很大,有些人不理解,笔者是非常理解的。这样有利于增进义工的社会亲和力,吸引各方人才加入义工贡献力量。

近两年襄阳义工和草草的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允公允能”才能“日新月异”,相信未来襄阳义工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发表于 2015-5-1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关于公能人物评选的讨论

朋友问:义工公能人物评选标准有五项,是不是求全责备了?这样达到标准的人会很少。

答:公能人物评选实际上主要是针对公益骨干和带头人的。对骨干、带头人的期望当然会比较高。除了道德好,他们的能力、见解必须超过一般义工。

朋友问:这项评选和道德模范评选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答:区别很多,根本不同。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道德模范评的是个人道德,公能人物评的是成就社会事业的素养。

公能人物群体本位特别明显,他们不是孤立的,必须以团队和社会大群为背景。评选公能人物不为宣传个人,为了传播理念。

朋友问:什么叫“群”?

答:群,简单地说,就是群体关系的处理。于内要带好团队,于外要处理好社会关系。是否善于“立群”是对公能人物的核心要求,所谓德、能、识的素养也都是就群体本位而言的。

笔者熟悉的公能人物有七个共同特点。一、性情随和,有亲和力,有幽默感。二、有自己的团队,作风民主,组织领导力好。三、贴近大众,了解基层,走群众路线。四、理性务实,着眼社会大局。五、视野开阔,善于外联。六、智慧过人,善于借力,善于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七、不仅自己能实践、提高,也能带动公共参与,和大众一起实践、提高。如果把这七项都列入评选标准,当然可能有点求全责备;但要发展好团队事业,可以说这每一项都是不能疏忽的。

官方所树“道德模范”,给人印象大多作为极端,缺乏幽默感,让人敬而远之,也就很难“立群”,多数情况下和公能是背道而驰的。公能人物的个人道德往往没有道德模范崇高可敬,但他们善于从事社会事业,能带领群体和大众一起进步,包括道德的进步。个人以为,社会上不缺道德模范,缺的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领袖人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1-27 09:50 , Processed in 0.0742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