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411|回复: 93

农村那些事儿——给你一个真实的沂蒙山(2014年5月29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4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寂寞书生 于 2014-5-29 21:36 编辑

一、农村教育篇——农村教育批判
当今教育最薄弱的环节,莫过于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其实,在强势的城市争夺下,广大农村所剩下的教育,也就是义务教育了。
农村教育之薄弱,首先在于政策的差别对待。简言之,就是政策歧视。
虽然,国家的教育方针不主张分什么重点学校、非重点学校,一些政策也明令禁止义务教育学校这样分。但现实状况是地方上不但分,而且分得很详细,煞有介事,等级森严。比如以山东省的“规范化学校”这一称号,就有县级、市级、省级三个档次,学校的行政级别,也有村办、学区联办、镇直、县直、市直等各个级别,一如所在行政区域的行政级别。其他省比如安徽、浙江等,更直接分为县重点、市重点、省重点学校。学校的校长和教职员工,也被打上了无形的标签。在教育拨款、教师培训、荣誉称号、职称评聘、教师工资等各项事务上,不同级别的学校所分配到的资源也一一对应它们的行政级别。越到基层,学校所享用的公共资源越少。在这种体制下,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实在堪忧。
先师孔子讲过:有教无类。拿到今天来说,这句话应该这样解读: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应该享受同等的社会资源。我们很难说市民就比农民对社会的贡献大,也不能说城市学校对社会的贡献就比农村学校大。但在资源配置上,政府部门惯于自上而下地分配给各级教育单位和学校。农村教育本来落后,在这种歧视性的政策下,发展更加艰难。国家一直倡导的向农村教育倾斜的方针,被一些地方政府反其道而行之。
概况起来,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主要有硬件落后和人才匮乏两个方面。
硬件落后表现在校舍简陋、配套设施不完善、教育欠款等方面。以山东省的临沂市为例,很多农村中小学的校舍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建筑,漏雨透风、门窗损坏等现象严重,有的甚至是危房。在城市学校普遍实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情况下,农村中小学鲜见多媒体的影子。即使有仪器室、阅览室、微机室,也是僧多粥少,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按学生数平均分配的义务教育拨款,被教育行政部门截留分割或者挪用,到村小一级时,有些地方领到的款项甚至不及拨款数额的20%。帐面上一个老师一台电脑,实际可能是一所学校才有一台。教育督导时,学校领导动员老师把家中自己的电脑拿到学校充数,有的还要到处借用,把几所学校甚至外单位的电脑凑到迎检的学校。教学仪器等借来充数或者能看不能用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
人才匮乏表现在生源流失、教师老龄化和管理人员理念落后等几个方面。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所有教育者的理想,但面对欠账严重的农村学校,有能力的家长会把孩子送到高一级的学校去,舍近求远,在所不惜。在县城中小学,就意味着比乡镇更好的校容校貌,更优秀的教师队伍,更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更出色的教育教学质量。乡镇学校老师的孩子不在本校而跑到县城就读的现象很多。连自己的孩子都不放心放在本校,又怎能教好别人家的孩子?教师在县城买房居住,来回奔走上课的大有人在。心不在农村教育,能办好农村教育吗?农村的留守儿童比例极高,有些地方甚至接近百分之百。没有家长的教导,孩子的心理健康、身体发育、行为习惯、学习质量都大受影响。最需要优质教育的是农村孩子,我们为他们提供的却是最劣等的教育!可以说,办不好农村教育就是对农村孩子的犯罪!
一些地方的农村学校没有正式教师,低薪聘用廉价的代课教师;有些地方老师不足,只好进行“复式”教学(一个人在一口教室教几个年级);有些地方教师编制可能全满,甚至可能超编,但真正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师极为匮乏。广大农村学校,不能讲普通话,不会操作电脑的老教师依然是主流。年轻教师不愿到农村任教,勉强去了也难以久留,留下来心有不甘,不能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平凡而伟大的事业中去。环境差,学生差,待遇差,正是广大农村教师的真实写照。很欣赏重庆超编补充农村教师的做法,让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老教师提前引退,让位给年轻有为的教师。这样做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但能为积贫积弱的农村教育带来春风,又给众多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人家重庆办到的事,其他地方没有理由办不到。有报道说,农村学生考上大学的比例持续下降,这并不是城市学生的福音。试想,广大的农村青年去了哪里?他们当然可以去城里打工,以自己廉价的劳动力去建设已经很繁荣发达的城市,同时,在厌倦了艰难的生存条件后,他们中的一部人也可能会以违法犯罪的方式去报复给他们差别化对待的社会!
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与没有一只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也有关系。举贤任能,提拔新秀,在行政领域已成行风,但在教育界,论资排辈、裙带关系依然很盛行。老教师倚老卖老,校领导因循守旧,年轻教师混天熬日,不能安心教学、一心往领导岗位爬,管理人员众多,干活少,考评成绩反而高,真正在一线干活的老师在评先树优、评聘职称、绩效发放时往往不如不上课的管理人员,在这种环境下,农村教育岂能有进步?不客气地说,“只抓分数,不抓素质”是农村学校校长们的共性!有些农村小学的学生,甚至没有做过一回课间操,没有上过一次正规的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计算机课……,他们可能没有科任教师,没有必要的场地器材,但管理者的理念也是重要因素。与老一代搞的农村教育相比,我们现在的农村学校校长们甚至是倒退了!因为在不太重视学习成绩的过去,老师们反倒教得比较自由,学生可能发展得更好。而现在的教育评价机制,把校长和老师们的注意力完全引到的学生的分数上。分不但是学生的命根,俨然也成了老师和校长的生命线。但机制不能当借口,百年大计,育人为本!作为农村教育的管理者,应该有自己的理念和作为。“教育家办教育”,不仅仅是口号,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去!
发表于 2011-12-4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哈哈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11-12-4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2-4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占座 慢慢看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寂寞书生 于 2012-1-11 21:45 编辑

西湖小学的学生.jpg
(西虎崖,当年陈毅妻子张茜避难的地方。这个教学点是我闯荡民办学校回来后的第一站。有个篮球架,是附近铁矿捐的,但早已没篮筐。地面凹凸不平,也没法打球。)

二、学校篇——麻雀小学的寂寞生存
我们的寂寞不是顾影自怜,而是一种生存的寂寞。
西虎崖小学只有三个年级三个班,每班十来个学生。是名副其实的麻雀小学。
我们不敢期盼雄心勃勃的教育部长的教改春风能吹到我们,只愿能得周边的人一丝注意。不让我们寂寞而死。
寂寞1:领导不管
我们村小只有三个人,其中一个是负责人。不知什么缘故得罪了上面村里联小的校长,自开学来他没踏到我们这里一步,连电话也没打一个,领书的通知是让学生捎信我们才知道。我们被抛弃了,“成了没儿的爹”(负责人语)。年前给了另一个村小三百元经费,没给我们,开始连个解释也没有,后来说没钱,欠着。我们除了在开学时能领到免费发的教科书,和几盒粉笔两把扫帚,连批改作业的红笔也没有,更别说办公经费了。现在学生桌凳和教室门窗已经破损严重,无人过问。
寂寞2:留守儿童和单亲儿童多,家庭多不幸。
盘点一下我们一年级的十三个孩子。1.雨亭:智力正常,班长。父亲在外开车。留守。
2.小伟:智力正常,父母在家养猪种地,有个高中辍学的姐姐,属于家教最好的。
3.亚楠:智力正常但很粗心。父母离异。父亲四十多岁常外出打工,母亲黑龙江人,年轻但多病,独守空房多年后提出离婚。留守+单亲。
4、小超:智力正常但很懒,父母都在青岛打工,由爷爷照顾。留守。
5、6、双胞胎兄弟:稍有些笨,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文盲,在家种地。双留守。(以上六人还属可以教会的)
7、小阳:迟钝的很,父亲在外打工因伤致残才回家,母亲是从贵州买来的,文盲。刚脱离留守,不过父亲好一点后还是会出外打工的,否则一家人无法生活。
8、小明:迟钝,注意力分散。母亲生他时大出血死亡。父亲多年在外打工流浪,又先后找过两个女人生了两个儿子。小明由奶奶照顾,常怕孙儿吃亏,不让其和别的孩子玩耍。留守。
9、小营:愚笨。父母都是五十多岁的文盲,在家种地或附近打建筑一类的零工,有个近三十岁的傻哥哥。从家庭遗传看,应属弱智。半留守。
10、小萌:虽然没经检验,但属弱智无疑。父亲在外打工,母亲愚笨。留守。
(以下三人无学籍)11、小玉:大概是多动症。母亲是其生父从云南买来的哑巴,身高不足一米四,其父自杀后,母女俩由其叔父收留,又有个极矮的弟弟。其养父时而在家务农,时而外出打工。半留守+半单亲
12、小坤:智力正常但学习基础差,本属学前班。父母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留守。
13、海燕:新来的铁矿工人的孩子。老家湖北。几年来辗转多省,学习基础差。其父挖矿石的小铁矿已经死过好几个,很让人担心。漂泊不定。
以上13个孩子,除前四个基本掌握了拼音,其他至今不会拼读音节。当老师的我很惭愧,但我真的尽力了。十三个孩子,十一个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已经严重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寂寞3:生活条件的艰苦。
孩子们虽是在本村上学,但有的离家五六里路远。且家中老人白天忙种地,所以多数在学校吃自带的干粮。学校只有一个从山上接的水管,从去年冬就没淌过水。喝水要到老乡家井中取,用热得快烧两暖瓶,只能午饭时分一点。如果停电就麻烦了。
寂寞4:教学设施的极度匮乏。
教学就是一支粉笔一张嘴。
寂寞5:老师思想上和主流脱节。
好在办公室有台电视,有时看看新闻之类,但热闹的两会,风云变幻的楼市股市和我们一点关系也没有。日前同事发表感慨说,现在的女人真是解放了,不用纺线、推磨、摊煎饼了。这种自得其乐的幸福感更让我感到深深地寂寞……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农民生活篇——老石匠之死和另一更老石匠之子的沉思

本帖最后由 寂寞书生 于 2011-12-7 20:01 编辑

老石匠是我过去的邻居,现在我父母的邻居。是我们村委的老会计。

昨天回老家,母亲跟我说,咱村的训成死了,才六十岁。砸村委大院门楼时砸死的。

上级政府给了每村五万元,让村里改造大队院。标准是五间房一个院。我们村的支书自做主张,盖了七间,还造了个双层门楼。但因用的钢筋太细,气派的门楼没几天就驼了。上级就要来视察。难看的很,就从石匠组找了两个人。一是组长,农村叫作头;再是老会计,现在的石匠组新手训成。这是个美差:给村里修路的工地还记着工分,两人用半天砸门楼还另得四十元。其他成员挺羡慕。可他们捞不着份。

没二十分钟,两人爬上五米高的门楼刚砸了两下,他们随着门楼一起倒了下来。训成砸中头部,当场殒命。作头(62岁)压断七根肋骨,手臂骨折。至今住院。

放在中国这个泱泱大国,这事太渺小了。随后的赔偿也一样。就象今天看的新闻:云南大货车压死14人,死者家属每户获二千现金、五百斤大米的补助。训成的两个儿媳抱着支书的腿跪地哭喊,要两万元的赔偿费,否则不下葬。村支部共三个人,除了支书,另有会计、妇女主任各一。四处借钱,好不容易把人埋了。给了住院的作头八千元,就再也没钱给了。再后来才知道,给他们的赔偿就是我父亲等老石匠们的工钱?!

训成是我村公认的勤劳、善良的好人。两个儿子(其长子跟我高中同学,二子跟我小学同桌)在外打工,自己一人种着三家的地,还干着石匠活。

城里人或富裕地区的网友可能想象不到,沂蒙山区的农民生活是一种什么状况。我单说一点:我们的农村建筑队都是清一色的做了爷爷的老人。他们的子女在外打工或上班。孙儿辈多是所谓的留守儿童。他们帮儿子家种着地,还要农闲打工维持生计。

而我做了三十多年赤脚医生的老父亲,孩子的爷爷,六十一岁了,当时就在石匠组里干活。我庆幸去砸门楼的不是他。他的不肖子做了11年教师了。尚有近万元的债务。

昨天我还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孟子的文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快三千年了,孟子的理想仍是很多当代人的理想。去年去山西谋职,经过很多地方感觉甚至不如我的家乡。“富而强,大而美”的山东尚且如此,可见中国的现代化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后记:另一个受伤的老石匠——作头,因为要不来工钱,伤好后出去收破烂去了。后来遭遇车祸,不幸去世!
推车的78岁老人2.jpg (去上里庄小学回来的路上,遇到这位78岁的老大爷倒着从陡坡上往路上拉这车柴,摔倒了,我停车扶起他,帮忙拉上来,孩子都在外打工,家里只有上学的小孙子和他一个孤老头子)
发表于 2011-12-4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书生说的都是现状,甭说我们不是教育上的人,就是教育上的,几个人几十个人也搞不定这种现状。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这些。当然这不是消极态度。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几篇过去写的文章,发在这里。里面可能有些涉及社会乃至腐败问题的敏感词,与麦田不问政治的宗旨不符。但书生的本意是让山东麦友对农村及农村教育、学生有个直观的了解,以便能更好地服务于麦田。所以本人郑重声明:文责自负,与麦田计划无关!
发表于 2011-12-4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农村教育很难搞上去 有点前途的家人就把他们送到城里求学 家里剩的基本都是;;;;;;;
发表于 2011-12-4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农村教育很难搞上去 有点前途的家人就把他们送到城里求学 家里剩的基本都是;;;;;;;
清晨你我 发表于 2011-12-4 12:36



    认同
发表于 2011-12-4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发展的进程,就是城市化进程,农村空洞化是进程的一部分,书生说的是实情。

麦田一年过手仅仅几百万善款,不可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作为草根公益组织,我们坚持做一点是一点,温暖一会儿是一会儿的原则,罢了。

真实,有时是残酷的;全面,有时会浇灭激情。

书生写的,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没有下笔,缘由就在于此吧。苦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学生篇——燕飞飞
燕飞是我带的一年级的班长,活泼伶俐,学习很好不说,对管理同学们也很有一套,像个小大人一样为我分担很多的班级工作。

    新年开学,燕飞没有报到,打电话停机。学校离她家不远,我决定中午时间去趟她的家,了解一下情况。

    燕飞平时跟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生母是从贵州“买”来的,生下燕飞不久就回了娘家,一去不复返。平时爷孙俩相依为命。

    到了燕飞爷爷家,院子靠近路边,但荒凉破旧,不像有人住的样子。四处透风的木门虚掩着,叫了几声没有回音。

    我推开门进到室内,屋内的物品凌乱不堪,西厢房内是一堆破旧的衣物,从来不曾洗过的样子。其中有我的女儿退下来给燕飞的衣服。

    东墙边赫然是一张木床,脏得看不清颜色的棉被下躺着一位老人,中午时分,阳关灿烂,可老人一动不动地面向墙里躺着,任凭怎么呼唤,就是没有声息。

    我心里怕极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充满心间。

    外面的村民听到呼喊,进来两位年长的老太太,两人踟蹰了半晌,终于有一位壮着胆子走到床边,伸手向床上老人的脸上试探,回说:冰凉了!

      我心头紧颤:燕飞呢?爷爷不知什么时候去世了,可怜才上一年级的燕飞哪里去了?

      从来没经历过此事的我撤退了出来,那位老太太出来介绍:

      燕飞的爸爸年前去贵州找自己的媳妇,找到后人家就是不愿回来,燕飞爸爸无奈地等待。这时年关已近,燕飞的爷爷在家摔折了腿,打电话通知燕飞爸爸回来,直到过了年,燕飞爸爸从贵州独自回家,可精神变得恍惚,只住了几天,带着燕飞走了,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燕飞的爷爷躺在病床上,好几天的功夫,没有人近前,直到我为了燕飞上学的事找上门来,老人家已经不知什么时候离开人世了!

       从燕飞家走出来,告诉村委,要料理老人的后事。走在回校的路上,心里很痛很痛,可爱聪明的小燕飞不知去了哪里,像一只失去庇护的燕子,消失在苍茫的大山中……

       小燕飞,就是一只不经意间闯到世间的燕子,经历了寒冬的考验,坚强得生活在北国的山间,春天到了,却杳然不知去向……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惨剧,不时在我身边上演,希望我的文字可以唤起有良知的中国人的爱心,多多关注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多多关注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
后记:后来燕飞和爸爸回来了,原来他们又去了贵州,燕飞爸想用孩子换回妻子的心,但没有成功。燕飞在我班又待了几天,就跟爸爸走了,去了县城周边燕飞爸打工的地方读书。东营麦田走访时曾到燕飞家,因为燕飞已经转学,就放弃了。前段时间我去我家乡那边的对荆峪小学,又找到六个这样的孩子。都是爸爸条件不好,在当地说不到媳妇,挣点钱到云南贵州那里买个回来,这些女人生完孩子后就失踪了。爸爸出去打工,剩下孩子跟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境况凄惨……
发表于 2011-12-5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但是我们要改变我们能改变的!
发表于 2011-12-5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做我们能够做到的
发表于 2011-12-5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学校共六个老师,一个老师教一级,一级一个班,每个班级三间平房,老师办公室两间,教室里除了破烂的桌子跟凳子别的没啥,操场上啥也没有。学校从来没拍过课程,也没个作息时间,老师愿意啥时候放学就啥时候放,有时候一上课就上一中午不下课,有时候下了课就不上课了,学一科就学好几个星期。秋天还得集体上山拾柴火,帮老师干农活,春天过了年集体交鸡腰子、、、、、、、哎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跟班


    因为这是世界很冷酷,所以需要我们麦田人去奉献爱心,发出光,献出热,温暖贫困山区的寒门学子。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看到自己的贫困学生受到资助,解决了一些困难,我为他们感到高兴。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寂寞书生 于 2011-12-7 19:34 编辑

五、教师篇——一个准房奴的旅游梦
在江南佳丽地生活了半年,我爱上了旅游,每月发4000多元工资,拿出个三五百,出去溜达一番,饱览江南山水,想做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潇洒书生。回到家乡沂蒙山做了乡村小学老师后,有了实现旅游的大把时间,却没有出去旅游的大把金钱。
今年花88元买了张齐鲁联合旅游年票,能免票看山东河南一百多个景点。暑假里,每天研究旅游路线。开始时,骑着我的老摩托游览了近处的两个景点,再远的就要花费对我而言价格不菲的路费,加上天气炎热多雨,旅游的事就搁浅了。等到暑假过了大半,天也慢慢转凉,重新研究旅游地图多天,仍然不能成行。直到有一天,妻子的一句话惊醒梦里人:在没有在县城买房子还清房贷前,我们不能乱花一分钱!
又是该死的房子!
虽然我多次宣称不做房奴,坚决不给贪婪的房地产商上粪。但想改变居住环境的愿望还是很强烈。我住的小镇只有一条尘土飞扬的公路贯穿,两边是几个和村庄连在一起的小单位,房前屋后望去都是山,山上是庄稼地,晚饭后想找个地方逛,无可去者。文化娱乐设施全无。
回顾这十年来买房的心里纠结,感觉买房是我人生不能承受之重!
我出身农家,父母将一生的力量用在了供我上学和建房子上。还在我上初中时,他们就在村里给我盖好了等我结婚用的新房。我在镇上工作后,不可能回村里住了,房子就成了父母的。妻子出身下岗工人家庭,我们还要时常接济她家老人。我想在县城买房,双方家庭一点资助也不会给。
在乡镇中学工作了四年,结婚后还欠了两千元。镇政府欠我工资3000多元,至今没给。那时的工资才每月400元多一点。2000年,我就去了县里的民办学校。那时的楼市刚刚兴起,房价不高,每平米六七百。学校团购了两栋楼,可以由学校担保贷款,只要个人交1000元押金,花四五万就能买套八九十平的房子。我兴冲冲地把家里仅有的一千元交上了。后来学校的担保无效,要自己交一万元首付,然而我没有,也没有借到。买房的机会就这样失去了。我住在学校校工集体宿舍,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
后来房价猛涨,十年翻了五番。工资原地踏步,学校破产,流浪江湖,常常失业,买房成了奢想。十年中两人的积蓄——总共五千元,只换了妻子工作的镇卫生院的一套集资房,没有产权。告别蜗居,搬进新房,还欠下两万元的债务!
去年我重新回到家乡,被下放到一个小山村教小学。每天骑车翻山越岭去上班。镇上的职工大部分已经在县城买了房,每天往返于城里乡间。为了孩子在县里上中学时方便,买房自然有必要。而且近来传出消息,农村社区改造,父母在村里给我建的房子将来会不复存在。我们退休后要有个归宿。
我快要35岁了,按照教师平均不到六十岁的年龄算,已经过了大半。还要节衣缩食地攒每月1500元的工资,去买每平3000多元的房子,光首付就要十年时间。一辈子为了套房子而受困,还会有幸福感么?
但有买房子的机会还是让我心动。前些天镇里团购。据说能搭桥贷款,也就是首付办成消费贷款,然后再用房贷还首付。我又报名了,但心里很沉重,三十万的房子贷款买就成了四十万。跑来跑去搞手续,最后银行又没批。为做房奴的努力成了泡影,真是鲁迅先生说的:想做奴隶而不得!
不过,听到贷款没办成,我心里反而轻松了。买不起,就不买了!有点小钱去玩玩算了。人生短短几十年,何必为了做蜗牛,把沉重的房贷背在身上?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的乡镇楼房突然塌了楼顶围沿,墙壁地板到处裂缝,成了危楼。退休后在这儿住的可能没有了,买房又成了我的心病,想做房奴而不得,不做又不行,现在只好为了做房奴而努力,不,而挣扎!任志强们怎么会理解我们广大工人农民小知识分子阶层的苦衷。郑民生如果买了房,又怎么会去杀孩子!
在这种背景下,我这个旅游发烧友如果再烧钱去旅游,真是发高烧了!
后记:两年前写的。经过努力,我拿出本来要交养老保险的两万元钱,又向亲戚借了六万元,终于凑足了首付,在县城买了一套90多平,没有地下室和车库的蜗居,没钱装修,先放在那里吧。坐稳房奴后,不曾花钱旅游过(如果有不花钱的机会还是可以在附近走走的),不曾买过新衣服,不曾给过父母钱(还向他们借过),我对生活没有抱怨,还有想做房奴而不得的同事在望眼欲穿地希望房价下降呢!所以我参加麦田,只能是出力和宣传。其实在刚进入民办学校、经济条件好的时候,我也资助过自己的困难学生。
发表于 2011-12-6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种重压下,老师尚能热心公益,

兄弟我,很钦佩!
发表于 2011-12-7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慢慢看!!!!!!!!!
发表于 2011-12-7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莱州老鱼 于 2011-12-7 14:03 编辑

向寂寞书生老师致敬,真心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1-27 14:09 , Processed in 0.07983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